首页/ 林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建设绿色家园 共享绿水青山

来源: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4-03-21 08:44

——专访渭南市创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林业局局长周家斌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着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具体行动。2021年我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持之以恒为城市装点绿色,为大地增添光彩。当前,春回大地万物苏,又是植树好时节。沐浴着春风,记者就如何深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题采访了渭南市创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林业局局长周家斌。

记者:对于渭南而言,我们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优势和初衷是什么?目前,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

周家斌:国家森林城市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创森是一场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可持续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绿色战役,能把生态要素变成生产要素,把生态财富变成物质财富,把“绿水青山”变成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这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林业提质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

咱们渭南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还有近百万亩的荒漠沙丘(沙苑)。秦岭林区和北部浅山区是国家重点水源涵养区,渭北旱塬和南部台塬是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渭南全域一直是全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点区域,林草湿沙等生态资源应有尽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509种,野生维管植物2500种。2023年,我市成功在秦岭北麓野化放飞世界珍禽朱鹮43只,繁殖出渭南籍朱鹮5只;仓颉庙内的仓颉手植柏是全国5棵5000年以上古树之一,与白水“天下第一槐”、仓颉庙古柏群荣登全国“双百”古树名单。白水“天下第一槐”、合阳“千年文冠果王”入选“陕西十大古树名木王”。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创森12大造林绿化工程近期规划任务114.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9.35%,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已全面完成创森总体规划近期规划任务,各项硬件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华州、华阴、潼关、大荔、合阳、蒲城、富平7县(市、区)已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临渭、澄城、白水3县(区)正在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韩城、富平、华阴3市(县)已经开展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记者:三年来,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家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仅是拿个牌子,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工作见到实效,百姓得到实惠。我们通过创森,让“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让山、水、河、路、村绿起来、美起来,让老百姓能够在创建中享受成果,将渭南打造成为生态宜居城市,让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再上一个新台阶。

完成营造林194.17万亩,森林网络更加完善。森林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功能初显,实现了河渠路坝、农田水网应绿尽绿,荒坡面积缩减、水土流失程度弱化、植被盖度提高等变化,全市人均公园绿地由创建之初的12.69/㎡增加到13.27/㎡,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林业生态家底和生态福祉更加殷实。三年来,我们立足国土绿化,采取工程造林和义务植树相结合的方式,以秦岭北麓、桥山沟壑区、黄渭洛三河沿岸、沙苑沙区为重点,深入推进城镇村庄、荒山荒坡、河流水系等重点区域绿化,打造了合阳县5900亩沿黄直观坡面生态治理和富平、蒲城县桥山石质山地生态重建、大荔沙苑防沙治沙、潼关县黄河沿岸防护林提质增效、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效果好的造林绿化工程,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增加碳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全力维护森林健康,实施森林质量提升67.2万亩,退化林分得到修复,林分结构进一步合理。

共享创森成果,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各地将绿色慢道系统建设与城乡规划、创建森林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统筹考虑,结合健身运动、旅游观光等需求,建成一批森林公园健身步道、滨河路自行车道、公园健身木质栈道,满足广大市民群众日常健身需要。截至目前,已建成各类绿道、慢道602公里,人均现有绿道长度达到了1.28千米/万人,高于0.5千米/万人的国家创森标准。全市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6类26处,其中自然保护区4个,地质公园2个、森林公园7个、沙漠公园1个、湿地公园9个,风景名胜区3个,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园、公共绿地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增加生态福利的同时,加大特色干杂果经济林发展力度,持续提升干杂果品质和品牌效应,实现生态惠民。目前,审定冬枣、核桃、柿子新品种5个,累计完成花椒、柿子、红枣等干杂果经济林栽培和提质改造31.24万亩,发展苗木花卉13万亩,林下经济3.1万亩。2023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41亿元(含韩城)。

厚植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化进一步繁荣。开展创森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利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e站等平台开展生态科普宣传工作,并在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渭南科普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相关知识进行公众科普宣传。建成渭北葡萄产业园、渭南科普主题公园、华山地质科普公园等科普教育基地,实施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项目20个,建成中国科技馆少年科普馆10个,中国科协科普大篷车实现县级配备全覆盖,建成生态科普教育场所26个,常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体验式生态课堂。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成立市级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专班,印发了《渭南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联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批准实施《仓颉手植柏“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调研、遗漏古树补充调查,全市新增古树228株,对仓颉庙、西岳庙内部分濒危衰弱古树开展抢救复壮。

记者: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周家斌:我市创森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上成立了创森指挥部,先后印发了《渭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渭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渭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综合考核细则》等文件,明确创建任务、创建步骤及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并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减分项,及时开展督促检查,强力推进。创建过程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森工作机制。市人大、政协对创森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有力地推动了创森工作开展。创森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积极联动,全力攻坚、全域共创、全民参与,营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深入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林长体系,有力推进森林湿地资源管护,进一步夯实创森主体责任。目前,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10165人,其中市级林长5人,县级林长71人,镇级林长983人,村级林长9106人,护林员4732人,实现了“山有人管、树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森林资源管护力度持续提升。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与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建立“林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调查协作、协同督办,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各级林长和护林员巡林管护力度,大力开展“森林督查”现地核查和案件查处整改工作,严防森林火灾和人为破坏林地林木行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持续提升。

大力实施林业“521”科技示范工程,加强林业技术培训和示范点建设,每年实施林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6万亩,林业科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效果明显。利用“科技宣传月”、“全国科普日”及“学术金秋”等宣传培训为契机,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培训、服务等工作,共培训林农和技术人员1万余人次,累计发放技术资料、工具2万余份(把),广大林农专业技术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氛围。2023年以来,先后在新华网、中国绿色时报、陕西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平台刊发信息230余条。在渭南日报开设了《绿色时代声音“一把手”谈创森》《我是创森践行者》《有故事的古树》宣传专栏,在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开通了《黄河湿地生态瞭望》栏目,进一步凝聚创森工作合力,讲好自然文化故事,特别是古树名木故事引起读者广泛阅读兴趣和对保护古树的普遍关注。设置创森宣传彩铃;在全市重要干道路口设置大型户外宣传牌74块;在车站、广场、宾馆、景区等人员密集处,利用160余块LED屏滚动播放创森公益广告;打造了渭南高新区创森主题公园,渭清路创森主题宣传道路。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层面的公益宣传,在全市营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浓厚氛围,不断提升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

记者:接下来,渭南创森工作将如何做?

周家斌:按照创森工作程序,今年10月份创建期满,可以申请国家验收。我们将会同各成员单位盯紧创建目标要求,进一步查不足、找短板,切实细化任务、实化责任,挂图作战、挂图督战,全力冲刺,确保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是按照创森《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对照创森24项评价指标,不断查漏补缺。特别是配合统计数据做好成效跟进,督促区县、乡镇、街道和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完成创森档案资料整理和成效评估工作。二是依托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固沟保塬综合治理、百万亩碳库等林业重点项目,实施创森12大造林绿化工程补植补造,全面巩固创森营造林建设成果。三是持续开展创森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快推动森林镇办、森林乡村等建设,在全社会开展立体式、全覆盖的创森宣传,加大宣传攻势,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在强力推进创建工作的同时,实现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的和谐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