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林业新闻 / 地方动态 / 正文

追赶超越 绿色先行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7-01-04 09:51
      追赶超越是习总书记对陕西发展阶段的全新定位和全新要求。围绕这一定位,陕西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战略部署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布局追赶超越,重点突出绿色先行,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全方位推进绿色发展,以创造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态文化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开创走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成为全面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
  一、服务于生态建设大格局,全面启动关系全国人民福祉的系统工程。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大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还关系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陕西始终从国家生态安全的大局出发,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和综合账,持续推进一批重点生态工程。近十年,陕西作为全国退耕还林最早、面积最大的省份,仅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均居全国第一,加上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累计造林6877万亩,森林面积由9552万亩增加到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32.55%提高到43%,全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多年来,陕西对秦岭生态进行了全面保护与科学利用,现已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各类风景名胜区90余处,总面积达到全省国土面积的20%。“十三五”从建成国家公园的目标与高度,将继续加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陕西生态名片。2012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实施,占近70%水源量的陕南这一国家级特困连片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上为全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从2007年10月,陕西累计投资30亿元左右,治理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为保障调水水质安全和顺利通水提供坚实保障。同时,为配合这项国家级引水工程,2011年5月,陕西规划投资超过1200亿元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生态移民工程”,279万人民离开故有家园,重谋生计,广大党员干部为此承担了繁重的搬迁减贫任务,付出了艰辛努力。
  二、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陕西生态环境保护是以治水为重点,通过“一河两江”综合整治统筹实施的。2010年以来,按照“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思路,系统规划建设全省水系,相继启动了包括引汉济渭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其中引汉济渭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渭河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对推动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水资源调配、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渭河治理行动计划的实施,两大水利工程相得益彰,极大改善渭河的水环境,大幅提升渭河纳污和冲沙能力。与此同时,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紧紧抓住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坚持一体保护、一体修复,强化国土绿化,同筑“金山银山”。今后,按照《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继续加大对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人工修复力度;加大对陕南秦巴山区等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力度;推进“百万亩森林”建设,争取建立秦岭、桥山和黄河国家公园,巩固“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5%,实现山青、水净、坡绿、天蓝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生态循环低碳发展。近些年,陕西虽然处于快速发展期,但总体上还显现出资源依赖型和投资拉动型特点。追赶超越的全新定位,重点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工业方面,积极向低碳循环经济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发展绿色矿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夯实陕西工业发展基础;发展循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农业方面,推动传统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包括加强农业生产的绿色、安全;构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建设循环型农业和服务业,提高农业的绿色比重和生产效率;围绕“关中高效农业、陕北有机农业、陕南生态农业”定位发展绿色农业产品体系。服务业发展上,以西安为中心打造金融、物流、商贸、会展等区域中心和旅游服务集散地。倡导绿色生活,改变消费习惯,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良性互动。
  四、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美丽陕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整体部署突出生态优先,倡导绿色消费,坚持全程管控,主要包括:一是全面推动覆盖全省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国土空间优化开发保护条例,形成全省国土统一规划与控制管理的新型制度,使社会经济增长和环境承载的能力和环境的特征相匹配。二是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三是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四是建立覆盖全域空间和全流程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以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完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