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资源保护 / 森林防火 / 正文

森林防火知识——森林火灾扑救

来源:渭南林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11-16 16:18

1.什么是火场精神
  公而忘私 顾全大局 团结协作 众志成城 舍生忘死 敢打必胜

 

2.火场是由什么组成的
  森林火灾发生的现场,称之为火场。火场由火头、火翼(或火侧)和火尾三部分,火头位于火场的前端,是火向前延伸最快、火势最旺的部分,其方向与风向一致;火尾在火场后端,逆风蔓延,速度最慢,强度最小;火翼处于火场的俩侧,与风向成垂直蔓延,速度介于火头与火尾之间,愈靠近火头部分蔓延愈快,强度愈大,而靠近火尾部分蔓延较慢,强度较小。
    火头是火场上火强度最大的部位,火头蔓延速度最快,是火场不断增大的主要因素,是影响火场全局的关键。火场上,有时只有一个火头,较大面积的火场,有多个火头。组织扑救森林火灾时,就是找准火头,不放过火翼和火尾,控制火灾的蔓延和发展。

 

3.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灭火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排除森林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一定温度)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火就能熄灭。因此一般采取如下三种方法。
  (1)窒息法(即隔绝空气法)以隔绝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可采用土埋、化学灭火剂或扑打法。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于火灾初期,当火灾扩大时,需要隔绝空气的空间过大就有一定的困难。
  (2)冷却法(使温度降到燃点以下)采取的措施是降低热量,如在可燃物上覆盖泥土、洒水、风力灭火等使燃烧物温度降低一燃点。
  (3)隔离法(即封锁可燃物)使火与可燃物隔离而达到灭火。一种是使已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彻底分离,建立防火线;另一种是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喷洒化学阻火剂或水等使其成为难燃物或不燃物,起到隔离带作用。

4.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打早是指及时扑火,打小是指扑打刚发生的火;打了是指扑火的彻底性,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暗火,消灭一切余火。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打早是灭火的前提,打小是灭火的关键,打了是灭火的核心。

 

5.扑火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有森林的地方,有群众活动的地方,就存在着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除了要做好火灾的各项预防工作外,同时还应当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组织准备。扑救森林火灾的经验教训表明,发生火灾,临时动员群众扑火,不仅扑火战斗力弱,贻误扑火有利时机,而且扑火消耗增大,还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因此,扑救森林火灾应当逐步实行队伍专业化。从我国国情、林情、出发,扑救森林火灾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队伍,并实行专业队伍为主,专业队伍与动员群众结合。
  (二)物质准备。首先要建立若干物资储备库,储备一定数量的扑火机具。其次是准备交通工具,每支森林消防队每队至少准备运兵车一辆,以及足够的燃油。第三是准备通讯工具。每支森林消防队准备无线电通信设备若干台。第四准备生活劳保用品。如干粮、防火服、头盔、手电筒、毛巾,以及医药卫生救护用品等。
  (三)制定扑火预案。预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简述林区的特点和林火发生的基本规律;区分各扑火队的任务,按就近组织扑救的原则,给扑火队落实防区,给每个林区落实扑火力量(指定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落实扑火工具(指定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落实扑火工具、车辆和燃油;落实包括扑火人员吃饭、喝水、救护、交通指挥等后勤保障;落实火灾现场通讯联络方式和人员;落实扑火指挥员(高空火场指挥员、宣传动员组、火情侦察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规定火灾报告程序、指挥程序和扑火原则等。
  (2)制定预案的程序。由防火办同有关部门充分协商,写出预案的草案;召开森林防火指挥不全体成员会议讨论通过;报请同级政府或以指挥部的名义颁布执行。

 

6.大风天气扑火的要求是什么
  大风天火蔓延快,强度大,扑打时危险性也大,一般不进行扑打;由于一些原因必须进行扑打时,要掌握以下要领:
    一是先打火尾和两侧的火,打一段清一段,巩固一段,保证不复燃。
  二是根据火的发展速度,把兵力运送至火头前面去待风速降低时,全部出动,一举将火扑灭。
    三是利用依托条件,采取点迎面火的方法将火扑灭,但风速过大时不易采用此种方法。
    四是择弱避强,严防乱流火。扑火时,要选择火势弱的地方为突破口,一时攻不上去时要暂避火锋,等待时机。坚决反对在火势狂的地方强行蛮干的作法。由于地形多变和风向变化,火场上经常会产生乱流火。在4级风以下天气,风向不稳时,扑火战斗员容易被火焰灼伤。因此,在扑火时,精力要集中,注意观察方向,防止乱流火烧伤。

 

7.怎样开展山地林火的扑救工作
  (一)扑救人员的组成与分工。一般采取线面结合,分片包干,守候火线,控制火面的方法。所谓面即是将火场按坡段或坡向分为若干区域,布置兵力,人员从火线的后方接近,追风扑打。由于火后地表物已被焚烧,一般不会出现搣回头火攠,比较安全。
  (二)要有联系作战的能力。自扑救大火灾时,由于山高坡陡,打火时间长,扑火人员体力消耗很大,易产出疲劳,眼看火势蔓延而无力扑救。为了有效地扑灭火灾,一般应将扑火人员分为三批,一批灭火,一批待命,一批休息。每批工作23小时,进行轮换扑火,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火场始终保持有队伍扑火,不易延误扑火时机。
  (三)要有突击力量支援队伍。在山谷阵风的作用下,火势发展时起时伏,加上地形和植被类型的差异,火场内各区域的火势发展极不平衡,单靠分片包干难以奏效。因此,指挥部应当掌握一支突击队伍,作为总预备队,将其派到火势猖獗地段,实施重点突击。这支队伍常由具有灭火经验,熟悉地形,装备较好的林场职工组成。同时,各区段也应有自己的突击队,一般由待命的那一批担任。由于山谷风的风向在一日间有两次变化,火势方向也随之变化,蔓延重点不断转移。因而,各区段之间应加强配合,在前线总指挥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相互进行支援。
  (四)要加强对火场四周的巡视。根据林火跳跃式发展的特点,在集中力量于主火场的同时,抽出一定人力进行火场周围的巡查非常必要,尤其对密林地段和地形险要之处进行严密监视,发现新的起火点,立即组织力量及时扑灭,防止扩大。
  (五)要有专门的观察和研究小组,由于参加扑火的人员各有各的具体职责,局限性很大,难以通晓全局。因此,前线指挥部应抽出少量具有灭火经验的人员组成专门观察研究小组,按实际需要,在高地上建立观察哨,准确了解全火场的情况,掌握总的发展趋势,研究对策,不断向前线指挥部报告,以便及时组织和调动兵力。

 

8.扑救森林火灾的战略有哪几种
  (一)划分战略灭火地带。根据火灾威胁程度不同,划分为主、次灭火地带。在火场附近无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火势可以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要战略地带。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碍物,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到防火障碍物是,火会自然熄灭。这是灭火地次要地带。先灭主要地带的火,后集中消灭次要地带的火。
  (二) 先控制火灾蔓延,后消灭余火。
  (三)打防结合,以打为主。在火势较猛烈的情况下,应在火发展的主要方向的适当地方开设防火线,并扑打火翼,防止火灾扩展蔓延。
  (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火势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扑火指挥要纵观全局,重点部位重点布防,危险地带重点看守,抓住扑火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力量扑火头,一举将火消灭。
  (五)牺牲局部,保存全局。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火势猛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牺牲局部,保护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护重点和秩序是:先人后物,先重点林区后一般林区;如果火灾危及到林子和历史文物时,应保护文物后保护林子。
  (六)安全第一。扑火时一项艰苦的工作,紧张的行动,往往会忙中出错,乱中出事。扑火时,特别是在大风天扑火,要随时注意火的变化,避免被火围困和人身伤亡。在火场范围大、扑火时间长的过程中,各级指挥员要从安全第一出发,严格要求,严格纪律,切实做到安全打火。

 

9.扑救森林火灾主要分哪几个阶段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分阶段地进行。
   (一) 控制火势阶段。控制火势阶段是初期灭火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也是扑火地最紧迫阶段。
   (二) 稳定火势阶段。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必须采取更有效地措施扑打火翼(火地两侧部),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是扑火地最关键阶段。
   (三) 清理余火阶段。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少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四) 看守火场阶段。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目的是防止余火复燃。

 

10.扑火队(组)长怎样开展工作
  各扑火队(组)长接到扑火命令后,做好以下工作:
  (1)观察地形、火势等情况。一是寻找突破口,确定打法;二是选择路线。旋转路线时,要考虑等扑火人员受到威胁时,有安全的撤退路线。
  (2 战前动员与小组编队。各支扑火队逐受领任务后,要做好思想发动,进行战前动员。战前动员要简短有力,内容通常为:当前的任务,划分小组,一般34人为一组,指定负责人,明确各小组的任务;宣布火场纪律。
  (3 带领队伍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和部位。一般情况下,应从火烧迹地入火场,即时从火的后方入场较安全。
  (4 迅速投入灭火战斗。一般情况下,使用机具扑火,扑火队员沿火线的外侧扑打,一旦火势突变,可以进入火烧迹地内避火。
  (5 向前线指挥部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为:扑火队到达时间,携带的工具,开始实施扑火的时机,采取的扑火战术等。  (6 观察火线扑救情况。一是观察火向内、外发展趋势,特别是重点观察向外侧发展的飞火,防止被火包围;二是根据火势发展、扑火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扑火命令。
  (7 协同扑火。各扑火队(组)与相邻的扑火队(组)必须碰头,否则结合部的火会复燃。
  (8 火灾扑灭后,清点人数和工具,经请求前线指挥不同意后,带领全体扑火人员沿原路返回。
  (9 向前线指挥部报告扑灭火的时机和会合单位及领导名单,返回的扑火人数和时间,以及火线情况。
  (10 监视火场。当火彻底熄灭后,负责看守火场的队(组)长每2个小时派人员携带对讲机和工具,在火场边缘巡视一遍。
  (11 留守火场。

 

11.前线指挥长应怎样开展工作
  (一) 组成前线扑火指挥部与实施扑火并进。前线指挥长接到灭火命令后,立即调动精干扑火队伍(包括扑火物资),弄清火场的准确位置及起火时间、范围、风力、火势,组成由扑火队单位领导和有专业扑火经验的同志参加的前线指挥部,根据火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搣先控制,后消灭攠的灭火原则,先组织攻打外围火线,防止火向四周蔓延,迅速提出最佳扑火方案,并报告基地指挥部。
 扑救森林火灾,既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不失时机,又不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出动扑火队伍的数量,一般以1公里火线长出动100人为宜。
  (二) 区分战斗任务。掌握依次进入火场的扑火队伍和物资,地域划分区,扑火实现分片包干。重点地段重点部署,重兵把守,要留一定的预备队。扑火队伍必须边打火边清理余火,各扑火队必须保持与前线指挥部的联系,及时报告扑火进度。
  (三) 战前动员。进行前思想发动和安全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宣布纪律。战前动员语言要精练、简短有力。
  (四)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扑火队伍到达火场后,应抓住扑火的有利时机,组织兵力集中扑打,一鼓作气消灭火灾。
  (五) 清理、看守火场和人员撤离。明火扑灭后,应组织扑火人员认真清理残火、余火和暗火。一般情况下,植被较薄的地段还应看守12小时,特殊地段看守24小时,经反复验收,确认无残余火,方可全部撤离。撤离时要认真清点人员,按原路返回。
  (六) 进行扑火总结。要总结扑火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扑火预案,并对扑火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首批扑火队伍如果未能控制住火势,或火势极为猛烈时,应及时调转扑火方案。
  (1 对火场情况及火灾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果断作出判断。
  (2 计算出火灾蔓延速度,预测扑火困难并采取相应对策。
  (3 及时向基地指挥部报告,组织落实扑火增援队伍和物资。
  (4 发生跨行政界线的火,前线总指挥长要由火灾所在辖区的上级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担任,负责指挥和协调完成扑火任务。
  指挥员要高度重视扑火人员的人身安全,牢固树立扑火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果火势极为猛烈,应攻防结合,及时转移将被包围的扑火人员,并采取一切可能的灭火技术、灭火方法和扑火战术,扑灭森林火灾。必要时,牺牲局部,保存全局。

 

12.前线扑火指挥部应设在什么地方
  前线指挥部一般选择在接近火场,便于了解火场发展动态和便于调动扑火队伍,交通、通讯联络、视野条件良好,有防火屏障,比较安全的地段。不可设在火场腹部,也绝不能迎着火头设立。前线指挥选择位置时,还应当同时考虑退路。一旦发生意外,能够及时撤退确保安全。

 

13.扑救森林火灾的组织指挥机构分几个层次
  大体分基地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基地指挥部设在室内,属坐台指挥,指挥员有当地行政领导或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担任。主要负责扑火战前决策,掌握火情和扑火方案,协调扑火力量(组织后继力量和物资供应),解决前指要求解决的应急问题。二前线指挥部,一般设在火灾现场,指挥员由当地政府领导或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以及参加扑火单位的领导组成。主要负责制定扑火的具体方案,现场部署和调配扑火力量,安排食宿,安全教育和医疗救护,检查扑火进度和质量,检查验收火场,同基地指挥部保持联系。前线指挥向地方整个及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

 

14. 扑火时扑火队员需要带些什么
   (1)扑火机具 风力灭火机和备用油,二号工具,水枪等。
   (2)个人装备 阻燃服,防火帽、鞋、手套、口罩,手电筒,水壶,毛巾,火柴。
   (3)通讯设备 对讲机,手机,备用电池。

15.
扑灭森林火灾有哪两种形式
  扑灭森林火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灭火方法(也称积极灭火法或进攻型灭火方法),另一种是间接灭火方法(也称建立防火线隔离法或以守为攻型灭火方法)。
  直接灭火方法是使用灭火机具直接与火交锋,使火停止燃烧。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灭火),不适合猛烈燃烧地大火或树冠火。直接灭火法采用的机具很多,可以使用机械扑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学灭火药剂、水、土。
间接灭火法主要使建立防火隔离带,如开防火线、挖防火沟、以火攻火等。它主要适用于猛烈燃烧的地表火、树冠火和难灭的地下火。

16.
怎样因地制宜地运用间接灭火方法
  扑救林火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灭火,二是间接灭火。两者要因地、因时适宜使用,有时可以单独使用,有时也可以结合使用。
  间接灭火方法主要用于扑救大面积、大强度、大风条件下的火灾和阻止大面积荒火烧入林内的情况下使用。主要方法是利用河流、道路和山脊作为依托条件开设防火线,阻隔火的蔓延。
    (一)扑火技术包括
  (1 人工开设防火线。在火前方一定距离,选择与主风方向垂直,植被较少的地方,人工开设防火线,并清除防火线上的一切可燃物质。防火线宽度一般不少于30米,长度应视火头蔓延的宽度而定,伐倒的植被倒向火场一边。开设防火线时要强调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立即返工。防火线形成后,要派足够人员在外侧守护,严防火烧越防火线。
  (2 火烧防火线。火烧防火线的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如掌握不好极易跑火。因此,必须选择有经验的指挥员指挥,组织足够人力,选好风向,在三级以下风力时进行。风力太大不宜使用。
  火烧防火线一般选择在火头的前方,利用河流、道路作依托条件,迎着火头,在火头前进的方向的对侧开始点火,利用风力灭火机使火向火场方向蔓延,两火相遇产出火爆,降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将火熄灭,阻止火蔓延。
采用火烧防火线方法灭火时,点火人员一般相间5米,向同一方向移动同时点火。在火头前方多远的距离点火最合适,有人提议  按下列公式计算:
  L=21讅火墙的厚度
  式中:火墙的厚度是指所要扑灭的正在向前蔓延迎面火火头的厚度。
    (二)扑火指挥技术包括
  (1 如果火势进一步扩大,指挥员应根据火势、地形、地被物、气象、扑救力量等情况,考虑变更扑救方法和扑救队伍的任务及配备,掌握好支援队伍和物资,力争控制局势。
  (2 在指挥扑救时应注意判断扑救力量和火势的相互联系,根据火的发展蔓延速度,划分间接扑火区和直接扑火区,确定间接扑火方式和作业地点,分配扑火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片包干。
  (3 选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和经过培训的扑火队()到重要火场部位扑救,其余人员配合扑火。在山脊开设防火线,一是要进行严格验收;二是当火烧向防火线时,应组织扑火人员及时撤退;三是已经开好防火线,当火烧向防火线时,指挥员要沉着坚定,指挥有序,主动进攻及时扑灭越界火、飞火、阻止火蔓延。采用火烧方法开设防火线时,要将扑火人员分成点烧组、扑火组、清理组和扑火预备队,边点扑边清,指挥员要统一行动,严密组织,及时掌握火情变化,立即采取果断措施。
  (4 当扑救时间较长,一线扑火人员疲劳时,要及时使用预备队伍,撤换一线扑火人员,避免因过度疲劳,造成人员伤亡。
  (5 当火势激烈凶猛,间接和直接扑火方法难以奏效时,应当利用日出、落日前后一段时间大气湿度大,风小,火势较弱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组织扑救力量,投入扑救战斗。
  (6 利用防火线阻止火势蔓延成功后,指挥员要重新调整扑火方案、扑火力量和扑火任务。一是留下部分人员清理余火,看守火场,警戒飞火,防止复燃;二是主要扑救力量转移,由外向内边打边清;三是配备适当预备力量,以应付情况突变。

 

17.怎样因地制宜地运用直接灭火技术
  扑救林火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灭火,二是间接灭火。两者要因地、因时适宜使用,有时可以单独使用,有时也可以结合使用。
  直接灭火方法主要用于扑救火灾初期阶段和火势弱、植被少的地方的火灾。
  一、初期火灾,植被少、火势弱的火灾。
  (一)扑火技术包括:
  (1 对植被少、火势较弱的火灾,可以利用灭火工具直接消灭火焰。扑火时,应从火的后方(火尾)入场,尾随火头前进,踏过火烧迹地进入扑火地段,开展扑火作业,直到火扑灭为止。
  (2 扑火力量充足时,可将火区分割成段,同时开展扑火作业,逐段逐片消灭。在扑火头和两翼的同时,应派部分人员携带灭火工具,扑打火尾、残火,防止风向突变,使火尾变成火头。对于扑打过的地段,应派人看守,防止复燃。
  (二)扑火指挥技术包括:
  (1 在火灾初发阶段,应迅速组织足够力量采取四面包围战术扑救,力争尽快将火灾消灭。扑火指挥员应沉着冷静、指挥有序,防止危险地段发生意外事故。
  (2 最先到达的前线指挥员,首先应详细了解火场情况,而后将逐次到达的扑火人员分配到火场扑火。
  (3 划分扑火任务区,确定安全行进路线,确定联系地点和人员。
  (4 各队(组)扑火人员按到达指定扑火地段后,确定扑火作业方法和程序,进行分工。
  二、火势凶猛,人力不能靠近,火势较大的火灾。
  (一) 扑火技术包括
  (1 对火势发展趋势较明显的火,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被物,把人力布置在火场外围的安全地带,抓住火向河流、沼泽、道路、阴坡、下坡以及地被物密度较大的密林、阔叶林火势较弱方向蔓延的有利时机,全力快速地进行扑打,一气呵成,把火扑灭,或扑打火势较弱火的两翼和火尾,控制燃烧速度和面积。
  (2 利用早上和夜间火势弱的有利时机,组织全面进攻。这种方法,多是由于白天风力大,火势猛,短时不能扑火时方可采用。白天把扑火队伍运动开,布置在火场周围,找安全地方警戒待命,集中休息,或开设防火线间接灭火。在天黑之前把扑火队伍散开,划分战区,分配扑火任务,等天黑后全面围歼,连续作战,先把边缘的火彻底打灭,清理干净,把火控制住。这是扑救大面积火时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 选择距火头适当的距离,采用开设防火线的方法,阻止火势蔓延。
  (二) 扑火指挥技术包括
  (1 指挥员应派有扑火经验且战斗力强的扑火队(组)到重要的火场部位扑救,使用各种灭火工具配合扑火,防止火灾蔓延,其余人员配合灭火。
  (2 为了阻止火灾蔓延,对树冠火要组织开设防火线,对地表火,根据情况,必要时也要开、烧防火线。在开设防火线前,应根据火灾蔓延方向、速度、地况、林况和开设防火线工具、人员及所需时间等,尽快决定防火线的位置,走向和方法。
  (3 火灾面积不断扩大时,扑火队(组)长发现危险等其他情况,可根据需要灵活变更扑火任务区,并在重要地段配备主要力量。同时,应把扑火作业的进展情况随时报告指挥员,并与邻近扑火队伍取得联系。
  (4 如果火灾面积大,扑救时间延长,指挥员应当及时安排食品、饮用水补给和扑火支援人员、物资。

 

18.如何运用扑打下山火的技术
  下山火的火势比较缓和,容易扑打。一般是先斩断火龙(即是将火线分成几段),然后各个击破,在坡底彻底消灭,力争使火不越过山沟。

 

19.如何运用扑打上山火的技术
  上山火的火头是火强度最大的部位,蔓延最快的部位。在扑打时,不能迎着火头扑打,否则容易出现伤亡事故。一般是自下而上进行扑打,使火烧的范围逐渐缩小,力争使火不越过山岭。如果风力很大,可先打火的尾、翼部,控制火烧的范围,待形成下山火后,再进行彻底的扑打。

 

20.常用的扑火战术有哪些
  (一)搣单点突破,长线对进突击攠战术。扑火队从某一个地点突入火线,兵分两路,进行一点两面作战,最后合围。这种战术选择突破点是关键,一般是选择接近主要火头的侧翼突入,火势较强的一侧多配置兵力,火势较弱的一侧少量布兵力。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点少,只有一个扑火队连续扑打的,火险和火势突变可能性小的情况下采用,但由于扑火队能力有限,大面积火场不宜采用。
  (二)多点突破,分击合围战术。这是一种快速分割灭火的实用战术。实施时,若干个扑火小队(组),选择两个以上的突破口,然后分别进行搣一点两面攠作战,各突破口之间相互形成分击合围态势,使整个火场分割成若干个地段,将火迅速扑灭。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口多,使用兵力多,全线展开,每个扑火队(组)间的战线短,扑火效率高,是扑火队常用战术。
  (三)四面包围,全线突击战术。这种战术是以足够的兵力扑打初发火、小面积火时的实用战术。主要时采用全线用兵,四面围歼的办法扑火,既扑打火头、又兼顾全局,一鼓作气扑灭火灾。蔓延强烈的一侧兵力多于较弱的一侧,顺风火的兵力多于逆风火和侧风火,上山火的兵力多于下山火。
  (四)一次冲击,全线控制战术。这种时将全部兵力部署的火线的一侧或两侧,采用一个扑火层次,全力扑打明火,暂不清理余火,也不留后续部队和清理火场队伍,力求在短暂时间内消灭明火,以控制火场局势,然后再组织消灭残余火。搣一次冲击攠的距离一般缓坡400500米,危险地段150200米,有林地500米左右。这种战术多半用在火危及到居民区、重要设施时,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时使用。

 

21.什么是扑火的有利时机
  扑火的有利时机就是容易将火消灭的时机。错过有利于时机,不易将火扑灭,就可能酿成大火。扑火专业有以下几个有利时机:
  (一) 初发火。初发火火势弱,面积小,只有扑火队伍及时赶到扑救,火较易一举歼灭。
  (二) 下山火。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势弱,容易扑打。尽可能将下山火消灭在下山阶段。
  (三) 夜间。夜间特别是凌晨温度低,相对湿度大,风小,火势弱,蔓延速度慢,低凹处的火会自灭;上山火也缓慢爬坡,有时不打自灭。整个火场的火线容易出现断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指挥得力,很快就可将火扑灭。但扑打夜间火,一要注意天黑山陡,防止摔伤扑火人员等,二要认真清理,以免第二天气气温上升,风力加大出现复燃火。
  (四)有利的灭火天气。林区的小气候常多变,在扑火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阴、雨、雪天气,应集中兵力,奋起灭火,以防天气转晴,难以扑救。

 

22.怎样清理火场
  火灾扑灭后,火场里面还有余火,特别是各种隐蔽的残余火必须彻底消灭,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余火复燃成灾。彻底清理火场是扑灭林火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清理火场的方法是:把火场按战区分片包干进行清理,段与段直接明确界线,明确任务,分清责任,沿火场边缘510米派一人,逐步向里清理,使火彻底熄灭。发现有余火的立木,特别是火场边缘的立木等,要立即伐倒将火扑灭,并清理到火场内部较远处,以防残火蔓延。